素质教育基地
 首页 | 基地介绍 | 理论研究 | 素教新闻 | 大学生工作室 | 竞赛及奖励 | 创新创业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研究>>正文
 
大学生的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2011年01月10日 xjw 

人文学部  衣庆泳

摘 要:辅导员进行的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最常用的工作方法,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本文从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有助于增强辅导员对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从而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一对一 思想政治工作 辅导员 大学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教育工作的方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可见,在当前乃至未来的十年,通过大学生的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教育观念与工作模式。

一、大学生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

大学生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需求。

(一)大学生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目前,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常是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四个代替”的模式,即以团会、班会和学生干部会等会议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细致的服务、严格的管理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心理咨询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就事说事、就事做事”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尽管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过去和现在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它的一个明显缺陷是难以因材施教,看似灌输到位,但大学生的认知、情绪、信念、行为等方面的思想问题并未真正解决。目前,大学生自身所发生的问题,例如自杀、违法违纪、网瘾、学习困难、心理疾病等突出问题,其原因可能很多,但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出现上述问题得不到及时的、个别的帮助、指导直接相关。与传统的集中教育相比,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关心呵护的情感性、对症下药的针对性、民主交流的平等性、保护隐私的隐蔽性、工作时机的随机性、工作方法的灵活性,教育效果的实效性等突出优势。

(二)大学生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特征

主体性是指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功能特性。马克思指出,人的存在是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的统一。马克思一再强调:“人始终是主体”。  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未来教育是分散的、不集中的、个别化的。由于人的生存总是个体性的,那么作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的学习或教育也应是个别化的,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具备更强的能动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大学生追求服务社会与实践个人理想的双重目标,既对国家和社会体现出较强的关注度,又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大学生能够从各自的角度去分析、看待社会现象,并对家长、老师和权威依附性出现弱化与淡化;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觉醒,更看重人格尊严、自由平等,出现比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偏激倾向。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较少考虑学生这些个性及其人生目标的多样性,只是依据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进度教授统一的内容,就像在工业社会生产标准件一样。这种“集约式”的教育在发展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大学生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将是有效的尝试。

(三)大学生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满足了大学生的差异性需求

每一学生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多元化明显。不仅不同生源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知、情、意、行有其特点,即便是同一班级、同一宿舍的大学生也各具独特的个性色彩。从辅导员的工作重点、难点上看,这种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尤其集中体现在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上,主要包括4个方面,即学习上的落后生、经济上的贫困生、行为上的问题生、就业上的困难生。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采取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办法,即辅导员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别,承认学生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了解其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教育,从而使其得到发展。

二、大学生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一)大学生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义

大学生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是指辅导员通过开展谈话、举办活动、制定制度等工作方式,对一个大学生或具有相近问题的一组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方式和方法,其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二)大学生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

大学生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一种工作模式,也是一种工作理念,具有以下两个鲜明的特点。

1. 在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中,师生关系是主体间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本质不仅仅是简单的主体—客体关系,或手段—目的关系,而是互为主体间的“人与人”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教育者是具有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人,受教育者也同样如此,师生间的关系应是主体间的关系。在师生主体间性关系中,学生和教师都是主体,学生在认识教师及其教学内容时是主体,反过来在被教师认识和教育时也是主体。同样教师在认识和指导学生时是主体,在被学生认识和影响时也是主体。只有教师和学生即把自己又把对方当作主体时,师生关系才能真正成为主体间关系,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被确立。

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应该是“老师教,学生学”的灌输教育,也不应该是“充分张扬个性”的自主教育,而应该是体现“平等、尊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辅导员与大学生不是敌对状态,不是权威与服从的关系,也不是片面的主客体关系,而是协商与探究、和谐体谅的主体间性师生关系。

2. 在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中,辅导员承认并尊重大学生存在的差异

传统的辅导员工作较少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个性及其人生目标的多样性,只是依据统一

的标准、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进度、统一的内容,就像在工业社会生产标准件一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种“集约式”教育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人的生存总是个体性的,那么作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的学习或教育也应是个别化的,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从这一层面上讲,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了因材施教,充分满足了大学生个体需求。

3.  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活动,不是一次性的应激行为,而是一个连续性的教育活动

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多充当“消防员”的角色,哪里有问题、哪个学生有问题,就找哪个学生解决哪个问题,缺乏系统性与持续性,其教育效果多是“缺盐补盐,缺糖补糖”。可能解决了问题,但是没有抓住教育契机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教育。大学生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辅导员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以全面的、辩证的、历史的观点来看待大学生的问题,注重计划性、目的性,通过多次、连续的教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贵在经常,重在经常,难在经常,必须与落实基本制度结合起来,确保一对一思想工作的长期性、连续性,并之制度化、规范化。当然,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也不宜次数太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重要的是教师要有耐心,直到打开学生的心扉为止。

三、大学生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

由于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做的是人的思想工作。因此,教育工作效果不能只停留在问题的解决上,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粒种子,并且让这种思想在学生人生的路上生根、发芽。辅导员与学生完成一次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有五个基本要素。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采取的是“五W模式”,即1W:WHO(谁);2W:do WHAT(做什么);3W:Throug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4W:TO  Whom(对谁做的);5W:with what  effect(产生什么效果)?不论是哪种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充分准备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式、地点、时机,才可能取得比较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即使有些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事先准备,但也需要老师平时的积累,如学生的表现、家庭环境、思想状况、学习态度、交往的情况等等。

(一)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的基本要求

1.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选择

辅导员当发现学生出现下列问题时,应该及时地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第一,内心有创伤的学生,诸如出现缺陷、亲人死亡、失恋、友情破裂、留级、受辱等学生;第二,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例如出现迟到早退问题、上网过度问题、不图上进等问题的学生;第三,生活中遇到问题的学生,例如出现寝室矛盾问题、生活困难、情绪不稳定的问题等问题的学生;第四,违纪学生,例如受到校处分的学生。而另一方面,学生也会找辅导员进行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学生找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话题多集中在党员发展问题、奖学金评选问题、学习成绩问题、同学间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学生工作方面的问题、个人的职业生涯问题等多个方面。

2.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时机的选择

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在时间的选择上,有3种情况。第一,问题发生后。这时辅导员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使问题不至发展严重,影响不致扩大,当事人也不致心存侥幸,再犯类似错误。第二,大学生主动征求意见时。此时,大学生思想上多处于迷茫阶段,他们就像海绵一样最易接受辅导员老师的忠告。第三,大学生工作取得成绩时。在大学生工作取得成绩以后,辅导员与其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趁热打铁、及时赞扬,他会鼓满风帆,以往直前。

3.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场境的选择

一般来说,需要点名批评的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应该在相对小而安静的场合,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表扬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可以选择在公众场合,以弘扬正气;学生生活上的问题最好进入学生宿舍,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如果话题比较严肃、难度很大,最好选择思想政治工作室、办公室等老师熟悉的场所,从而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主场优势。

4.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次数的选择

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次有效,而是反复多次才能见效;但也不宜次数太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重要的是教师要有耐心,直到打开学生的心扉为止。根据卡西奥波等人的反复效应研究显示,反复次数(1次、3次、5次)和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之间成倒U字型关系(反复三次效果最好)。

(二)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

1.一对一管理机制

一对一管理机制是指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建设有针对性的管理体制与机制。一对一管理主要包括队伍建设与运行机制两个方面。队伍建设是指根据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困难生、网络等问题,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工作队伍;运行机制是指对于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探讨不同的管理方法。

2.一对一教育活动

一对一教育活动是指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有针对性、分阶段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对一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公共安全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学风教育、道德教育和毕业生的择业教育等。一对一教育活动要求对于不同的群体的不同问题进行告知、教育。

3.一对一谈话

具体来说,一对一谈话,是指辅导员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实质是说服,主要包括二层含义:一是说(shui)服,是指用话语劝说对方听从自己的意见,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于让对方服从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使之服从!二是说(shuo)服,是指用理由充分的话使对方心服,重点在让对方信服自己的话,使之明白!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分,一对一谈话可分为单面说服和双面说服;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准备上看,一对一谈话分为有准备的一对一谈话和随机性谈话;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来分,一对一谈话分为通过现代媒介的一对一谈话和面对面的谈话。  

4.一对一对话

一对一对话(educational  dialogue),是指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以语言和非语言为中介而进行的话语、精神、思想等方面的双向交流,促进大学生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这里的对话与生活中的交谈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已经超越了狭隘的语言学领域和单纯的方法论层面,成为一种观念、精神和态度。一对一对话包括生生对话,即学生间的“同辈学习”;也包括生本对话,即学生与作品对话;还包括师生对话,即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对话。

以上四种一对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一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四种方法可能以一种方法为主,同时也会涉及另外三种方法,四种方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参考文献:

1.张玉平, 谭玲娟, 拓成飞.  “一对一”工作法探讨[J]. 石油政工研究, 2008(01).

2.宗宇.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技巧[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12).

3.丁明霞.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艺术探析[J].科技资讯,2007(16) .

4.张树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性化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2004(6)  .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大连大学素质教育基地